《中国哲学的特质》全集本编校说明 再版自序 小序 第一讲 引论:中国有没有哲学? 第二讲 中国哲学的重点何以落… 继续阅读《中国哲学的特质》目录索引
分类: 中国哲学的特质
第十二讲 作为宗教的儒教——本讲是在台南神学院的讲辞移此作第十二讲
我之所以得在台南神学院讨论这个题目,是归因于荷兰人贾保罗先生的盛意。去年,我和几位朋友发表了一篇关于中国文… 继续阅读第十二讲 作为宗教的儒教——本讲是在台南神学院的讲辞移此作第十二讲
第十一讲 中国哲学的未来
中国哲学的中心是所谓儒、释、道三教,其中儒、道是土生的思想主流,佛教是来自印度,而三教都是「生命的学问」,… 继续阅读第十一讲 中国哲学的未来
第十讲 复性的工夫
我们以上二讲所论者乃对性之规定,主要系自正宗儒家的两路说:一、自老传统天命天道的观念,至《中庸》「天命之谓… 继续阅读第十讲 复性的工夫
第九讲 对于「性」之规定㈡孟子一路
对于性之规定的第一路,是从天命、天道的传统观念开始,而以《中庸》「天命之谓性」为总结。这是绕到外面而立论的… 继续阅读第九讲 对于「性」之规定㈡孟子一路
第八讲 对于「性」之规定㈠《易传》、《中庸》一路
以前所讲的仁、智、圣,与及性与天道,都是归结于一个中国哲学的中心问题——「性」的规定问题,这问题可谓历史悠… 继续阅读第八讲 对于「性」之规定㈠《易传》、《中庸》一路
第七讲 主观性原则与客观性原则(Principle of Subjectivity and Principle of Objectivity)
这一讲的目的,是对上一讲作一个原则性的解释。上一讲我们说明了两种遥契「性与天道」的方式,都以仁、智、圣为根… 继续阅读第七讲 主观性原则与客观性原则(Principle of Subjectivity and Principle of Objectivity)
第六讲 由仁、智、圣遥契性、天之双重意义
由仁、智、圣遥遥地与「性与天道」相契合,含有两种的意义: 一、超越的遥契。这方面的含义可从《论语》中孔… 继续阅读第六讲 由仁、智、圣遥契性、天之双重意义
第五讲 孔子的仁与「性与天道」
上一讲我们讲由敬的作用,表明天命天道下贯而为性的趋势,归结到《中庸》的首句——天命之谓性。从天命天道下贯说… 继续阅读第五讲 孔子的仁与「性与天道」
第四讲 天命下贯而为「性」
上一讲的中心,就是我们不只在敬的作用中,更在我们的本体中肯定自己。这一讲是解释天命下贯而为「性」此过程的涵… 继续阅读第四讲 天命下贯而为「性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