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对于知性施一超越的分解,可以发见知性有两层的纯粹先验概念之设置。第一层我名之曰逻辑的涉指格(logica… 继续阅读一、逻辑的涉指格与存有论的涉指格
文章
序
我此书一方是接着我的前作《认识心之批判》而进一步疏解康德的原义,一方是补充我的近作《心体与性体》〈综论部〉… 继续阅读序
《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》全集本编校说明
《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》全集本编校说明 谢仲明、孙中曾、何淑静 1968年牟宗三先生偶读海德格(Martin… 继续阅读《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》全集本编校说明
《中国哲学十九讲》目录索引
《中国哲学十九讲》全集本编校说明 序 第一讲 中国哲学之特殊性问题 第二讲 两种真理以及其普遍性之不同 第三讲… 继续阅读《中国哲学十九讲》目录索引
第十九讲 纵贯系统的圆熟
假如我们对儒、释、道三家的基本观念有确定的了解,知道其最后的问题所在,便知道这三个系统都指向最后的、究竟的… 继续阅读第十九讲 纵贯系统的圆熟
第十八讲 宋明儒学概述
我曾写了一册书,来讲魏晋时代的哲学;又以两册书来讲南北朝、隋、唐的佛教;以四册书来讲宋明理学,其量最多。首… 继续阅读第十八讲 宋明儒学概述
第十七讲 圆教与圆善
上一次我们谈分别说与非分别说(注一),以了解说法的两个方式。我们由分析哲学的「分析」(analysis)一… 继续阅读第十七讲 圆教与圆善
第十六讲 分别说与非分别说以及「表达圆教」之模式
上一讲,我们曾提到要了解天台宗所说圆教的意义,必须先了解《般若经》的特殊性格;也就是说必须先了解分别说与非… 继续阅读第十六讲 分别说与非分别说以及「表达圆教」之模式
第十五讲 佛教中圆教底意义
上一讲,我们已说明如来藏系统的「一心开二门」,我们可以把这个架构看成是一个有普遍性的共同模型,用它来消化康… 继续阅读第十五讲 佛教中圆教底意义
第十四讲 《大乘起信论》之「一心开二门」
今天,我们再从唯识宗阿赖耶系统往前推进,来看看佛教的发展。在佛教教义的发展过程中,唯识宗并非最终之理境;顺… 继续阅读第十四讲 《大乘起信论》之「一心开二门」